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宁先生,市渔洞水库管理局局长袁江先生,市住建局副局长铁豪娜女士,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宁立华先生,市水利局副局长娰清政先生,市林草局副局长蒋平先生。

每到一处,专家组严格依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认真进行实地检查考核,依次检查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等。但高等级景区数量较少,4A级景区仅有水富西部大峡谷1家。

“我们dou说新北京”抖音平台上线

近年来,我市狠抓A级景区创建工作,3A级以上景区由过去的2家增加到现在14家。实地检查并召开反馈会后,专家组将返回昆明对这次全省4A级旅游景区创建检查进行集中评定,评定认定结果将进行公示。近日,云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专家组到我市,对我市威信扎西会议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昭阳彝族六祖分支景区、昭璞绿道景区进行4A级旅游景区评定。实地查看了景区的各项软硬件服务设施,对景区的交通、游览、安全、卫生、购物、资源及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景区档案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查看。(通讯员 郭银江)。

2020年以来,我市加大对威信扎西会议纪念馆、昭阳彝族六祖分支、昭璞绿道3家景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的指导力度,3家景区全力以赴,明确责任领导主抓(通讯员 郭银江)。十三五以来,面对决胜脱贫攻坚、决战污染防治的艰巨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打好生态保护修复、金沙江为重点的三大水系保护修复、黑臭水体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坚决守住环境质量底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按照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的统一部署,昭通市2019年正式启动了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在线上:一是实施龙树河治理。通过实施河道示范工程,河岸景观品质明显提升,切实形成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示范效果。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社区)951个,创建率71%,优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明确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历次环保督察交办的501件信访投诉举报件,整改完成499件,完成率99.6%。

“我们dou说新北京”抖音平台上线

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渔洞水库和18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认真落实各级各类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绿盾行动发现问题的整改,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督促检查,确保各类各项涉林问题不折不扣得到查处、整改到位。划定畜禽禁养区700个、面积4896.2平方公里。完成了云南省第二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

湿地面积稳定在43.71万亩以上,湿地保护率32.14%,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划定了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9个重点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达90%,每年上千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在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得到越冬保护,配合做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各项工作,落实保护优先,强化生态良好区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执法与服务相结合,不搞一刀切,实行差异化执法。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按季调度、分管领导按月调度。大力发展苹果、马铃薯、竹子、天麻、花椒、特色养殖六大高原特色产业,提升绿色产业比重,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双赢。

在面上:一是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我市小水电清理整改自2019年4月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清理整改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艰苦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dou说新北京”抖音平台上线

完成486家排污许可证的核发、2271家排污登记,基本实现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为推动排污许可证后续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以重大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赤水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编制完成赤水河流域(涉及镇雄、威信)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拟对赤水河流域209个矿山进行生态修复,预算总投资1.1亿元,已向自然资源部申报入库,计划2023年底前完成修复。

常态化开展扬尘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和老旧车辆。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及时开展了全市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完成法定保护地确认,形成《昭通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后规定程序上报,2020年12月中旬,昭通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顺利通过国家审查封库。健全司法衔接机制,密切公检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水利、林草等部门联合执法、跨区域执法。2015年以来,昭通全面接受了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综合督察、赤水河流域专项督察,绿盾行动、清废行动专项督察等多次环保督察检查,昭通市切实扛起环保督察整改的政治责任,直面问题,不隐瞒、不回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的决心真抓实改,攻坚克难,健全落实工作机制、高位高频调度、分片挂片包保、压实属地责任、部门联动发力、问责推动落实等措施推动环保督察整改,昭阳粘土砖全部取缔、三善堂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置、中小水电清理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是赤水河流域17座小水电站实现全部拆除和复垦修复)、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区划定全面落实、黄标车淘汰全面完成、有色金属冶炼实现转型升级、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入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推动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升级,淘汰中心城市、县城燃煤锅炉,减少城市燃煤消耗。扎实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由53.95%提高到99.25%,提高45个百分点。

在一级保护区加大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力度,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8个百分点。70万吨水电铝材一体化项目全面建成,200亿元水电硅材循环经济项目落户昭通。

(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2020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生态环境部对昭通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开展现场核查,现场检测的3条水体13个点位相关指标全达标,昭通市城市黑臭水体已达到黑臭消除目标。

在推进生态修复工作,统筹项目资金管理,按进度拨付工程款,保障项目有序实施,累计投入资金8238.2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744.05万元,地方资金2494.17万元。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地)22个,总面积248.4万亩。

投入资金3535万元建设标准化湿地3座280亩,简易湿地2座293亩,解决了污水直排入河进库的问题。整合资金2.06亿元对龙树河31公里主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盐津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3个(盐津县、绥江县、水富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27个,创建率87%。开展了巧家五针松近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研究,加强了五针松的管护与监测工作,成功繁殖巧家五针松6000余株。

(一)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项目实施过程中,突出技术支撑、资金保障、项目审批、进展调度、督导检查、信息公开、建章立制等关键环节,多措并举保障项目有力有序推进。

在保护区建成集中污水处理厂1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点19处、垃圾处理设施8座、卫生厕所21座、垃圾房24座,完成了53户养殖大户粪便污染治理,清理沙沟13公里,清除垃圾5000吨。2020年9月10日,市级和11县(市、区)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监管平台建设已全部完成建设,215座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监控数据已接入市级和省级平台。

希望各媒体宣传好、报道好今天的发布会内容,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做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昭通篇的宣传,为我市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贡献力量。着力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守护乌蒙群山。

通过管网延伸工程,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污水直排口和污水管网空白区。十三五以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78.84%提高到97.29%,提高18个百分点。昭通市政府网编辑:渔洞水库是昭鲁人民的母亲库,承担着昭鲁坝区6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水质情况一直为广大市民所关心关注,请问在渔洞水库水质管理方面有些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昭通市渔洞水库管理局局长 袁江:首先,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渔洞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扎实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推开赤水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九大攻坚行动,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昭阳中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国家示范城市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效,中心城市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东门小河、利济河、秃尾河实现消除黑臭目标,昔日的垃圾河黑臭河蜕变成生态河景观河。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抓好环保问题整改。成立了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政治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综合考评。

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数量稳中有增,据2020年11月27日监测数据,大山包黑颈鹤种群数量达1700多只,约占世界黑颈鹤总数的六分之一。在点上:一抓水质监测。

水富市获云南省美丽县城称号,大山包获批为省级国家公园。欢迎参加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市生态文明建设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